Siu's Hatena Blog: Here for One More While =)

Your belief in me to fly is the pair of wings that take me up high.

《芳寸之地》觀後感:四份之一個難民的共鳴

日本電影《芳寸之地》講述庫爾德族女孩薩莉婭隨父親一家逃難到日本,正以為生活可以安穩下來時,卻遭逢難民簽證申請被拒,面對留不底又離不開的極大困境。

起初我只是因為這是部日本電影,所以稍有觀看的意欲,但從預告片了解到了故事背景後,我知道我看後一定會有某些共鳴,於是下定決心往全港唯一一間上映此片的百老匯電影中心觀看。

(以下劇透注意)

Read more

今日聽乜歌:水星 × 今夜はブギー・バック nice vocal meets Yuri on ICE


www.youtube.com

美波、大橋ちっぽけ - 《水星 × 今夜はブギー・バック nice vocal meets Yuri on ICE

「今日聽乜歌」這個系列很多時候都不是真的「今日聽」,但今日聽到這首歌,真的很想盡快分享(ig上已經先發story了)。

這首歌是Youtube在首頁上推薦給我的。坦白說,我對日本樂壇的新生代認識並不深,聽得也不多,會點開這首歌主要是因為有〈Yuri on ICE〉的部份。〈Yuri on ICE〉源於2016年的同名原創動畫,作品以男子花漾滑冰的新穎題材加上精良作畫、配樂和豐富情感描寫,贏得很多人(包括我)的歡心。〈Yuri on ICE〉正是主角在自由滑項目中表演用的曲目。看到Youtube上這首mashup曲,我最先是在想:它們能扯上甚麼關係?Yuri on ICE配上vocal會有怎樣的化學作用?

結果是喜出望外的,美波一開口便覺得這不得了。是Yuri on ICE好聽還是全部三首歌都太強?我分不清,但也不用分。

另外兩首包含的歌曲,〈水星〉和〈今夜はブギー・バック nice vocal〉也各有背景。在此只簡單說兩句〈水星〉,因為它比較近年也較和我扯得上關係。作曲的是tofubeats (DJ),我也聽過他一兩首歌曲和mix,不曉得是否曾聽過〈水星〉。〈水星〉還被DAOKO翻唱過,她的〈打上花火〉是我很喜歡的歌曲,不過DAOKO版本的〈水星〉比較重電音,我還是喜歡美波唱的acoustic的風格。

Multi-universe Parallel World Crossroad

一直不想有預知未來能力的我,現在卻前所未有地想要知道未來,而且還是不同可能性下的我的未來。這刻我明白了,不想預知未來的人,並沒有害怕要知道未來,而是他們有信心在不同的未來中,仍能譜寫出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反而現在的我,深知自己沒有足夠的資訊去作如此重大的決定,也知道很可能沒有足夠條件寫得出讓自己安心的未來。於是乎,我不現實地希望能看遍每個選項後的未來,就算每個未來的發展也不稱心,至少我能知道我作哪個決定也不要緊了,總能鬆一口氣。看來我懼怕的還不是未來本身,而是那個在轉捩點上將我送往險境的自己。哪個選項都有機會令自己無法負擔自己人生的責任,最為致命。但我也知道,作不出抉擇,同樣是無法負起責任的一種。

修道的巡禮之旅,一直都在。

今日聽乜歌:back number - ベルベットの詩 (天鵝絨之詩)

www.youtube.com

 

解鈴還須繫鈴人。back number的〈ハッピーエンド〉(Happy End) 一度成為了我本年其中一個時期的主旋律。雖說最近是宇多田光的〈One Last Kiss〉比較縈繞腦海,但還是只有back number的歌才能替換back number的歌的位置。

不曉得歌名為何叫天鵝絨 (跟遊戲Persona系列有關係嗎?),總之歌詞是很適合現在的我聽,尤其是這個要貫徹我自己主張的時候。(MV內已附中文歌詞字幕)

歌曲是電影版《杉與瑛》主題曲,原作是小說,曾拍過劇集。故事有關日本經濟迷失時代,看來值得補補習。

**********************************

上面提到的另外兩首歌早在2月已經分享過了,附傳送門:

siu-onemorewhile.hatenablog.com

 

《緣路山旮旯》觀後小感:勿說是後宮

本來我並沒有打算看《緣路山旮旯》,但個別人身攻擊的猛烈抨擊反而為此片作了免費宣傳,讓我好奇男主角的選角是否真的如此影響觀賞體驗。

 

勿說是後宮

我看後的結論是:由不帥的男生演是適合的,岑珈琪也很貫徹主角性格。如果觀眾會說男主不帥哪來那麼多桃花,那讓帥的男生演就會變成「長得那麼帥,哪還有人嫌?」。作出偏激評論的那人,在岑珈琪大方回應後收斂了一些,但仍聲稱由岑珈琪出演後宮型作品沒說服力。

Let me tell you why this is not a harem.

A Lee:連大病都沒跟阿厚講,只是同事以上,朋友都未滿的關係。頂多只是幫阿厚啟一啟蒙。

花花:阿厚很清楚他不會是她的Mr. Right,由後續再獲邀約到最後阿花泊到碼頭,阿厚全程都只能置身事外。

Mena:真正交往過的對象,不知為甚麼交往了,又不知道為甚麼分手了。由於進程很快,沒有半點能談得成的跡象。

Lisa:阿厚思考過並確認Lisa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人。阿厚對她的感覺,反而更像是過往女神光環加上同輩間競爭下的自卑心理而導致有種奇怪的執著,放下了就好。

Melanie:咩姐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咩姐「正宮的餘裕」反而像極了後宮作品中的王道女主。

簡而言之,阿厚嚴格上沒有同時跟多過一位女生曖昧啊 (咩姐的「報復行為」我視為她出於照顧阿厚的袒護),而幾位女生亦明顯並非全體都站在競爭阿厚的立場上,根本稱不上是「後宮」故事吧。退一步說,如果觀眾會說男主不帥哪來那麼多桃花,那讓帥的男生演就會變成「長得那麼帥,哪還有人嫌?」,所以還是由岑珈琪來演就好。(題外話,日本的戀愛喜劇類動漫中的確瞄準了「長得飄亮便沒有相處問題」的固有偏見,早就出現殘念系帥哥美女,大家眼見相貌拔群,但內裏並不擅與人交往,故意製造反差效果。)

 

時間製造的距離感

看過《秒速5厘米》的孩子都對時間和距離十分敏感。我大膽提出電影中交代阿厚交通時間的鏡頭其實隱含了他對該位女生的距離感。尤其是開埸第一篇送A Lee回沙頭角的那段,長得差點以為在拉布拖時間,但事實上也很能製造尷尬氣氛(導演表示就係要呢啲)。Mena由一開始駕車沒有多交代,到分手前超尷尬的代駕和中途被轟下車。Lisa由開初巴士大長征兼遠足,到大家找到舒適距離後,輕鬆自己識搭船經沙頭角走。花花則遠到根本沒再見第二次。至於唯一正宮的咩姐,就算搭長洲船再搭澄碧邨船,有過任何一個鏡頭讓人覺得很遠很花時間嗎?

 

男主有成長嗎

有,或許在此故事中不多。但比起自行進化,最關鍵的確是知道自己想要甚麼,而沒有比遇到對的人更快能獲得答案了。獨男的經典路線是開頭連為何連對人家有好感都不知道,就像A Lee時的連為何瞥看人家都答不上。然後又會覺得自己要變得更好些,拚了命的「裝修」自己,儘管不知哪些有用哪些沒有,就像Mena時糊里糊塗的愛。到重遇咩姐,一陣風暴刮出青天,視線就好像清晰了,就算女神來了也分得出自己想保持的關係是甚麼。這故事就是小品喜劇,不是獨男成長指南,大家來看咩姐強勢Carry就好,遇到對的人,接下來就是在對的時間、對的位置做對的事。更崎嶇的故事這世上也有,但不是這部要講的。